位置: 首页 > 行情 > 正文

干部学习会丨“绿水青山”视角下的生态道德教育 每日快报

来源:大众日报   发表于: 2023-06-18 11:21:58  

□王大伟 刘阳 毛文勖 胡艺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青年学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首先要提高青年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2023年1月1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公告称:“去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呈现‘三个向好’”,这是十四五以来,“建设美丽中国”政策切实落地的重要表现。但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拐点仍未到来,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生态道德教育在我国整体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资源和环境国情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做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


(相关资料图)

生态道德是处理人与生态系统关系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培养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新人。从内在生态道德规范向外在生态保护行为的转化是一个分阶段且复杂的过程,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阶段出现问题都将导致转化的失败。目前,我国生态道德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青年学生存在知行不统一的问题,这不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和生态保护行为的践行。可以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解释。在生态道德认知上,大部分青年学生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完整的生态伦理课程,对人类在自然界所处位置的理性认识明显不足,对我国资源和环境国情了解不够深入;在生态道德情感上,青年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总体上比较浅显,难以在情感上对生态道德知识产生高度的认同和共鸣;在生态道德意志上,青年学生生态道德意志不坚定,易受群体意志的影响,此外,也会因为保护个人利益而动摇自身生态保护意识;在生态道德行为上,青年学生的“生态人格”尚未形成,未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习惯。二是重视外在行为表现,忽视价值观形成过程和内在动机驱动问题。生态道德教育仍以说服教育、理念灌输的形式为主,并以学分等作为鼓励的手段,青年学生缺少内在动机的驱动,被动地做出生态保护行为,影响行为发生的稳定性、自发性。三是在生态道德教育方面过度依赖学校而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在青年学生道德规范内化和行为习惯养成中具有重大作用,家庭、学校教育脱节或不一致会使其在践行生态保护行为时陷入矛盾,不利于生态道德教育最终目标的达成。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只有把生态道德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才能为国家培养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建议举措如下。

加强教育引导,完善中小学、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体系建设。一是立足学校育人主体地位,推动生态道德教育课程及教材标准化建设。开齐开足开好生态道德教育课程,并着力提升课程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开发一系列密切联系当地风土人情并充分考虑各学段学生的特点的校本课程,规范生态道德教育教材资料的使用,严格把控教材、教参及教案的质量,从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创新课堂内容和形式,强基固本抓牢各学段生态道德教育。二是聚焦于学校生态道德教育水平有效提升,提高学校教育实际承载力。优化校园生态文明基础设施配置,将生态文明有效融入学校文化,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培训工作,发挥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借助专业化设施建设和专职化队伍培育,推动各学段生态道德教育工作科学、高效发展;三是着眼于全面深化学校生态道德教育工作,促进生态道德教育渗透育人全过程。推进生态道德教育“三全”建设,确保学校全力支持,鼓励教师全员参与,实现学生全员覆盖,推动生态道德教育与校园教学、校园活动以及校园文化有效结合,探索生态道德教育新路径。

谋划制度设计,构建家、校、政、社协同发展机制。一是巩固家校联合,发挥家庭教育压舱石作用。定期、定时、定量开设家长生态文明教育课堂,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促进家长形成正确的生态伦理道德观念,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树立生态道德引领作用。二是加强学校和社会合作,发挥学校主战场作用。以学校为生态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以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为补充,与社会优秀环保公益组织密切联动,将生态道德教育延伸至校园之外的社会大课堂。三是加强政府部门统筹,发挥政府部门的定盘星作用。坚持政府部门主导、多方联动、确保政策落实,明确家、校、政协同责任,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建立起政府统筹,社会补充,学校落实,家庭支持的“四级”教育机制,打造生态道德教育新机制。

多元合作谋合力,标本兼治,全力提高生态道德教育水平。一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传播形式,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普及范围,广泛开展针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全面提高青少年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动力;二是依托社会本身具有的教育资源与优势,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以及学校广泛参与的生态道德教育统一战线,打破各方面沟通壁垒,倡导多元合作为提升生态道德教育质量谋合力;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倡导开展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活动,生态道德教育不只是课程教育,更是生活教育和行动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精神,着力培养学生未来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策划:兰传斌

统筹:吴永功

记者:蔡继钗

(大众日报 山东党建云平台 出品)

期待您的参与,大众日报“齐鲁红星”山东党建品牌榜大型融媒报道启动

关键词:

上一条:三亚成立26个名医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播报

下一条:最后一页